楓香
楓香,學名:Liquidambar formosana ,科名:金縷梅科
俗名:楓仔樹,楓樹,路路通,白膠香,Formosan Sweet Gum, Fragrant Maple。
形態特徵:大喬木。葉之輪廓菱形,寬8~15㎝,多三片裂,幼時或為五裂,基部圓形或心形;細鋸齒緣;葉柄
長8~10㎝;托葉線形。雌雄同株;短總狀雄花序叢生;雌花序有長梗,球形,萼齒針形,4~7枚。
果序球形,木質,徑約3㎝,花柱及萼齒宿存;種子長約7㎜,有頂翅。
生態/分布:產臺灣平地至海拔1,00公尺之山區,極為普遍。於開墾跡地次生林或溪岸地之常可形成小群團狀純林
。分布大陸之華中、華南。
用途/解說:材可供培養香菇,幹可採脂,楓脂為蘇合香之代用品,又供藥用,可袪痰、活血、解毒、止痛;
葉飼天蠶。楓之名,古籍所載頗多,山海經,大荒南經:「楓木,蚩尤所棄其桎梏,是為楓木」
,晉郭樸云「即今楓香樹」。唐本草:「楓子如梂」。爾雅謂「楓」為「聶聶」,「枝弱善搖,
霜後葉丹」者焉。爾雅中亦載「桋,白者栜」;郭樸疑其似常今之「槭」。實者「槭」之名,
早見於漢之說意之唐之詩序中,「庭植槭以灑落」(晉、潘岳),即可見之。故古籍中雖將「楓香」
與「槭」有合稱為「楓」者,但果序如毬果狀者為「楓香」,翅果如飛蛾者謂「槭」,仍有所別。
楓紅可表徵秋色之美,實者其春綠亦為一悅目美景,故為重要之景觀樹種。
資料引用來源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印行 臺灣樹木解說